春长眠

不怎么上线|不开放任何自印授权| ξ(┃ヮ┃*ξ@很高兴认识你

记录一下 废话很多 与画无关

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……不不,不是反抗,是顺从。


古往今来举大计者,并非祥林嫂深受压迫之流,而是受害相对轻,甚至是迫害行为的既得利益者。


托尔斯泰试图改善农民生活,他是生活无忧的贵族,鲁迅以笔为枪为可怜人发声,他是读书认字的‘老爷’,许许多多伟大的反抗,领头人都不是最苦的受害者。


真正的受难者已经在长久的压迫中失斗志,甚至是作为‘人’的自知,他们麻木,痛苦,总之没有反抗的气力。

反而是边上好端端活着的,贵族、地主、中上层的读书人。当时的人肯定觉得他们是‘想不开’,居然跑过去给下等人说话。我猜会有人这么说:‘他自己都不觉得可怜,你又滥同情什么?’。


这就要说到好多文人会有的一种慈悲感,他们看人透,更哀其不幸。于是写下文字,希望减少世上这种当事人都不自知的痛苦。嘲讽中又带着一点可怜 ​​​。


从庄子到鲁迅,这种慈悲一直在。听起来很伟大,其实非常无力。毕竟作者也明白写完啥都不会改变,但是不写又说不过去。可怜人能救一个是一个。


庄子写奇人异事,有的当作寓言也没问题。举例,有个皮肤病的癞子,半夜妻生子,打灯跑去看,唯独(唯字真是妙)怕这小孩长得像自己。   故事里的人害怕孩子也长癞子,说明他爱孩子,也说明他放不下他人的目光。毕竟孩子生下来,他没有为人父母的喜悦,也没有呵护妻子,第一反应就是(唯)看皮肤病。


庄子明白他的担忧:孩子面对的是他人的歧视,会很受伤。同时庄子又觉得这样的想法啊,太局限太狭隘了,它是造成悲剧的缘由之一。所以写在书中,给后人提示。


(好像思维跳跃严重,就不继续写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总之,公祭日刚过,希望世界和平,逝者安息)


评论(4)
热度(104)

© 春长眠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