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长眠

不怎么上线|不开放任何自印授权| ξ(┃ヮ┃*ξ@很高兴认识你

关于元素/意象


只要好看其实画什么无所谓啦,反正大部分人在画谁我也不认识……

就是看多了会对特定元素的阈值变高,勾不起想象也没有情绪可言。我记得我一开始看到月相的那种喜爱,和现在TT

感觉就像过年我妈强行把我喂到不想吃肉,虽然我一开始确实爱吃肉。

不过阈值高也有好处,只有不懂的外行才会觉得都好看,哪怕看多一点都会提高标准。

刚开始写作文不都是“月亮像小船,彩虹像小桥,波光像星星闪烁”这种吗。很经典,但写的人根本不觉得月亮像小船,很可能也没见过彩虹。都是没有感情的初学者模仿,也很少有人被这样的作文句打动吧。毕竟大家早就见过更多华美又有层次的文章了。

可我有天去划船,发现波光真的真的就像星星跳跃的???!生动又贴切,我在船上就是感觉看到了星星!!要是这么写就很俗,作文分不好看啊。换句话说,都几年级了怎么还用这种比喻句。我于是特别怨念:老师居然浪费了如此生动的比喻,把它变成了模板。

语文老师表示很无辜。我也并不是毫无办法:稍微改一下,添加更多的修饰词,把“波光像星星闪烁”变成“波光粼粼,恰如夜色中若隐若现的星辰”(我乱写的不要打我TT)这种修改是好还是不好?我不知道,因为文字没有评价标准,就像画。

花、飞鸟、骨骼……都只是工具。

初学者直接拿来用,不管背景不管气氛,甚至可能画出如同“大雨磅礴,月亮像小船在夜空中”这种逻辑不通的作品。

熟练的画师把意象当做材料用,像在写好大纲的故事里加内容,需要的不是真正的“花”,只是一些碎碎的细节。外行觉得花很好看,学习绘画的应该学会抽象出画面,拆分意象看到更多吧。至于文学方面…可能多做一点诗歌赏析会有感觉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跑题了↓

那有没有灵光一闪,真正为被那些意象感动进行创作的呢,比如我划船后满怀激动写下“波光像星星”?当然有啦…不过专业人士还是不太依靠灵感的。努力去感受去共情是一方面,认真创作又是另外一方面。就算画师不觉得,分析作品也可以用拆分意象的方式。

有个蓝色窗帘的梗,是用来现代语文阅读理解过度解读原文的。题目:蓝色窗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答案:蓝色窗帘表示作者忧郁。作者:窗帘就是蓝的。

换成画,答案:这个花的蓝色阴影来自天光。作者:花就个颜色没考虑过光。

从研究的角度来说,没有问题。因为你想知道的是“为什么花如此写实,规律是什么”。创作者的行为,可能是审美让他潜意识做的,但我们靠潜意识肯定不行_(:з」∠)_人家积累多少年才出来的潜意识啊,你想快点学就要刻意分析。

分析以后,虽然我们是刻意这么做的,但是也可以阴影加点蓝。用多了进入潜意识就好了。

:D跑题到没脸看,不写了

评论
热度(196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春长眠 | Powered by LOFTER